打造国际文旅新地标!稻城亚丁2024春节文旅优惠活动深一度

2024-01-22 旅游资讯 万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打造国际文旅新地标!稻城亚丁2024春节文旅优惠活动深一度

这里不仅有雪山、湖泊、草原、海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还有震惊世界的史前文明——皮洛旧石器考古遗址,更建有大国重器——天文科技集群,他们分别蕴含着稻城的“雪山生态、史前文化、天文科研”为主的“天、地、人”文旅资源,被誉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最后的香格里拉”,是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长期以来,稻城亚丁旅游品牌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春节将至,稻城县也将启动“爱上亚丁享冬韵·乡约稻城寻年味”冬季乡村旅游文化季多维度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还将有哪些文旅活动?有没有吸引游客的优惠活动?稻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晓娜姆接受了四川发布专访。

“这个冬天在稻城旅客们能体验到雪山之旅、星空之旅,感受石砌之乡非遗文化,体验花田藏寨歌舞文化,参与浩瀚星辰云上赛马等文旅活动,让旅客感受到一站式冬韵色彩。”晓娜姆表示,“诚挚邀请中外游客,来稻城看雪山、晒太阳、品年味。”

从稻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稻城县围绕“冬游四川、甘孜消费季”相关政策,推出了“2+n+n”冬旅特色体验和促销活动、4条重点“冬游稻城”线路产品,并发放近60万元冬游消费券及相关补贴,充分带动酒店住宿、购物餐饮、冬旅线路等市场活力。

此外,4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亚丁景区实行“门票买一送一”。在此期间,对成都⇌亚丁机场往返冬季航班执行优惠政策,对旅行社实行多项奖补。

县域高质量发展看稻城① 丨打造“天、地、人”文化旅游新地标

“这里不仅有雪山、湖泊、草原、海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还有震惊世界的史前文明——皮洛旧石器考古遗址,更建有大国重器——天文科技集群,它们分别蕴含着稻城以‘雪山生态、史前文化、天文科研’为主的‘天、地、人’文旅资源......”1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稻城县专场。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袁斌介绍,随着天文科技集群的建成,皮洛遗址的发掘,稻城县构建了时间上从“远古—现今—未来”、空间上从“天空—地上—地下”、区域上从“北部—中部—南部”的全时空、全维度、全区域文旅发展格局。

袁斌介绍,为打造“天、地、人”文化旅游新地标,稻城县全力以赴开展亚丁村保护恢复工作,极力保护亚丁的自然之美和生态之美,修建亚丁香巴拉文化博物馆、洛克小屋和亚丁村史馆等,积极传颂香巴拉文化、雪山文化、洛克文化;建设皮洛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和稻城县青藏高原皮洛考古科学中心,布局集“考古—科普—体验”为一体的沉浸式文旅融合项目;启动天文科技集群规划,设计重大天文科技项目9个,目前已完成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子午工程二期等3个重大科学装置,正在全力探索集“天文科研+天文科普+天文观测”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

在具体服务保障上,稻城县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县内稻城亚丁机场已开通了成都、重庆等6条航线,国道227贯通全县,国道549、664加速推进,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项目加快实施,基本形成外部最快50分钟可达,内部景区景点串点成线的旅游格局;公共服务方面,供水、供电、供暖、供氧、旅游服务等配套服务日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配置,服务保障能力有较大提升;市场环境方面,该县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构建本真、纯真的社会信用体系,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县,舒适便捷、公平公正、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逐步构建。

“今天的稻城,魅力无限,在此诚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前往稻城旅游观光,体验‘眼睛在天堂’的视觉盛宴,稻城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优质的服务期待您的到来!”发布会上,袁斌代表稻城向广大游客发出诚挚邀请。

县域高质量发展看稻城②丨在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寻找平衡

“作为旅游大县,最大的底气在生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1月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稻城县专场上,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袁斌就“如何平衡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回答了记者提问。

稻城县因为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称为蓝色星球上的“一片净土”。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是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为此,稻城县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聚焦生态环境提质、深化创建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入手,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袁斌介绍,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目前稻城县已完成20万千瓦乐拉光伏电站建设,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全面投产,同时,该县风电280兆瓦、光伏7000兆瓦、抽水蓄能1400兆瓦纳入全州能源发展规划;古树名木保护上,2023年以来,稻城县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全县古树名木资源开展补充调查、审核和分级认定,完成全县15株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和挂牌保护,打造皮洛古树藏寨;生态环境提质上,共打造了8万亩青杨防护林,建成了92亩金珠省级生态湿地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2%,林草植被盖度达86.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3个100%,获评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创建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上,稻城自2003年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后,时隔十年再次成功完成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二次十年现场评估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袁斌介绍,2023年,稻城县基本完成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村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外观原生态、内里国际化”的特点,雪山、古寨、藏文化融为一体。

县域高质量发展看稻城③|传统村落“焕新” 助力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设

以“修旧如旧”为理念,亚丁村的建筑外墙采取了传统石砌工艺。

进入2024年初,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雪山、古寨、藏文化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自去年保护恢复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参照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标准,这个深藏于深山的传统村落“换了新颜”,不仅在外观上返璞归真,在水电、供暖、供氧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有了突破性提升。

作为推进我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标杆性项目,亚丁村的保护恢复是如何助力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设的?在1月8日举行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稻城县专场上,稻城县委副书记、亚丁村第一书记周童春给出了答案。

“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坚持‘保护保护再保护,本真本真再本真’的理念,突出‘原生态、极简约’观念,走‘简约而不简陋、粗犷而不粗糙’之路。”周童春介绍,围绕生态修护、村容风貌、基础设施、文旅服务、人居环境等几方面,项目实施了水、电、路、通讯、供暖供氧、植被修复、耕地修整、地灾治理、屋顶光伏、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博物馆画廊非遗体验馆等共计31个项目。

据了解,此前稻城亚丁景区主要以雪山生态等自然景观为主,而新建成的标志性建筑——香巴拉文化博物馆,填补了稻城亚丁旅游发展的人文业态空白,承载了展示香巴拉文化、香格里拉寻梦之旅、藏族农耕民俗文化三大文化使命,让亚丁多元文化“可感可触”。

此外,为提升亚丁村经营酒店民宿、餐饮和商超的质量标准,稻城县还制定了系列行业指导意见,亚丁村的酒店民宿经营主体根据行业指导意见和重传统、精提升、显特色的要求,或新建或改造提升,酒店民宿内不仅具备供暖供氧加湿的设施设备、流畅的5G网络、舒适的布草,有的还有智能马桶甚至还有全屋智能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室外是传统建筑的风貌,室内是现代化设备的酒店民宿。

“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的实施,是稻城县用活用好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坚定不移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国际化服务品质的具体体现,将最美高高原的生态资源,加快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周童春表示。

县域高质量发展看稻城④ |聚焦生态农业 清洁能源 乡村民宿 点燃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稻城县色拉花海。

“今日稻城,潜力无限、商机无限......”1月8日,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稻城县专场上,稻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向阳充满激情地分享了该县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具体规划。

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未来大规模引入市场主体的过程中,该县将严格遵循“项目不碰生态红线,生态红线视线内不实施项目”的原则,在生态农业,清洁能源、乡村民宿方面发力。

稻城田园风光。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亚青食品青稞加工、金贝康牦牛奶加工等一系列生态农业项目陆续落地及“借猪还猪”、牦牛繁育销售、种养循环等绿色养殖发展模式的逐步推行,稻城县绿色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以稻城县藏香猪现代农业园区运营提升项目、亚丁牦牛集群运营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招商项目为引领,全面启动生态农业抱团集群式发展,实现全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向阳表示。

而在清洁能源方面,2023年,稻城县乐拉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贡献税收4600万元,年发电量预计4亿度,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稻城县风电280兆瓦、光伏7000兆瓦、抽水蓄能1400兆瓦纳入全州能源发展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稻城县全年接待游客30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16.4%,实现旅游收入33.79亿元,同比增长118.23%,呈现出“农村产业+旅游”“农村风景+旅游”“农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民宿招商,以‘保护+开发’的路径,持续提升民宿服务品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体验。”向阳表示。

县域高质量发展看稻城⑤|“一环三圈多联”构建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发展格局

稻城交通网络逐步构建。

“稻城县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核心区,北部连接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8,南部与云南省相连、凉山州泸沽湖相邻,是串联大香格里拉环线的枢纽之地,区位优势明显。”

1月8日,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稻城县专场上,稻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龙龙回答了记者有关“交旅融合发展”方面的相关提问。

据介绍,目前,稻城县正在按照“一环三圈多联”的总体思路,构建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发展格局。“一环”是指大香格里拉旅游交通环线,依托连接稻城的4条国道,形成理塘—香格里拉镇—香格里拉市—得荣—巴塘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三圈”是指与“一环”衔接成环的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圈、格聂神山旅游圈、泸沽湖旅游圈;“多联”是指强化“一环三圈”内外连接的多条国省联络线,形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

除了国省干道外,“飞机+公路”的方式,也是稻城打造交旅融合的重要路径,目前,稻城机场已开通至成都、珠海、重庆、泸州、西安、杭州等6条航线。

“比如飞机到稻城,从成都出发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亚丁村;自驾游的朋友有5条道路进入大香格里拉核心区(亚丁景区),第一条通道从成都经雅安经康定,通过318线、G227线进入核心区,这个是主通道,全长758公里,适合5日游;第二条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经甘孜得荣、乡城、稻城进入核心区,全长约300公里,适合3日游;第三条从云南丽江出发通过S463、G664进入核心区,全长470公里,适合3日游;第四条从西昌经木里,依托G227进入核心区,全长约560公里,适合5日游;第五条是泸沽湖经木里大寺进入G227再进入亚丁景区核心区,全长约420公里,适合4日游。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基本形成。”会上,龙龙详细介绍了稻城县的各条进入通道。

而在交旅融合的“融”上,稻城县计划投资23亿元,重点建设G664稻城香格里拉镇至各卡乡(川滇界)段改建工程(含俄初山隧道)等7个交旅融合项目。目前,已经完成S462线香格里拉镇至亚丁村段养护工程,新建普通公路240公里,正在加快推进G664稻城香格里拉镇至各卡乡(川滇界)段改建工程(含俄初山隧道),项目建成后将打通与西香高速互连通道,实现与丽江、泸沽湖等景区景点的快速互通。

“未来,我们将把握好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交通建设项目发展机遇,全力推动环亚丁交旅融合交通建设项目,不断提升通行能力,不断增强游客舒适度和体验感,促进川西地区交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最终实现‘全方位互联、全景化体验、全配套覆盖、全产业共兴’的旅游交通发展新格局。”龙龙表示。

县域高质量发展看稻城⑥ |科普+研学+旅游 未来 稻城的星星可以这样看!

2023年,在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通过国家验收;全球规模最大太阳射电成像装置——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也在稻城县主体完工,随着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相继落地,稻城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天文观测地。如何利用好这一天文资源,发展天文科普旅游?

在1月8日举行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晓娜姆给出了答案。

妙招之一,是打造“天文科普旅游新品牌”。

“我们将充分利用天文星空优质资源,开展天文科普专题讲座和论坛、天文资源推介和科普体验等活动,在有力促进天文学术交流的同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内涵。形成稻城天文科普旅游新品牌,提升稻城‘天地人’世界文旅新地标目的地知名度与影响力。”晓娜姆表示。

深化合作,拓展天文科普“研学游”新平台,是第二个关键所在,“我们将依托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资源,以科技培训、专家咨询、科普旅游等为主要手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科普研学旅游路线、科普产品开发新模式。”

而包装打造一批科普旅游、科普产业优质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一批科普旅游景点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则是重中之重,据了解,目前稻城县天文公园核心景区稻城县高海拔天文科学园“天人合一馆”已启动建设。

此外,晓娜姆还透露,下一步,稻城县将在香格里拉镇旅游度假区建立科学家康养基地,针对天文科学研究人员及家属制定稻城旅游特殊优惠政策,在聚集人才、凝智聚力、助推科普旅游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四川旅游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mayi@126.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