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活动之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了解大熊猫生境与社区居民生计

2024-08-05 旅游资讯 万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2024”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活动之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了解大熊猫生境与社区居民生计

8月2日,在经过第一天对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价值的认识活动中,营员们了解了如何利用遗产资源设计创意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进一步探讨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大熊猫栖息地的生境价值,以及在全球生态保护背景下,社区居民生计方式的变化与挑战。这是一次对自然与人类共生关系的深度探索,也是对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现场教学

认识大熊猫生境

在2024年的”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中,营员们步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的这片熊猫乐土,他们探索着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境。黄龙景区的丹云峡保护区以其秀美的峡谷风光被誉为黄龙景区的“国画山水,生物宝库”。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卓绝,更是众多珍稀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包括大熊猫、雪豹、羚羊等。

大熊猫国家公园,这条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熊猫生态走廊”,不仅守护着遗产地自然地理环境,更是我国80%以上野生大熊猫的家园。科研人员带领营员们深入丹云峡保护区,探寻大熊猫的栖息地。他们通过观察大熊猫的粪便、巢穴及食物,让营员们对大熊猫的生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里,参与者们不仅了解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也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场教学

传统技艺如何转为新的生计资本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让熊猫有了更健康的生境,但也让部分居民的一些传统方式如砍伐木、药材采摘等生计受到限制。能否将一些社区居民的传统技艺转化成新的生计资本,增加居民的生计韧性,成为工作坊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下午,在四川师范大学陈胜容副教授的带领下,工作坊成员共同探索,如何让唐卡等非遗文化不仅得以保存,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以及自然教育与研学旅游在其中的角色,都成为了焦点。

在松潘县象藏艺术培训中心,营员们不仅见证了唐卡与藏香制作的艺术流程,更在非遗传承人的亲手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这些传统技艺的神秘魅力。他们尝试着亲手绘制唐卡,感受藏文的韵律,在书法的世界里挥毫泼墨,这场深度体验不仅让他们对非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这些传统技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四川旅游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mayi@126.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